少年自从海南而来,带着热带的阳光和海风,在新哲这片土壤里扎根、生长;他用心为自闭症群体付出,把每一场“看不到的付出”做成一生的使命;他在琴弦与话筒之间,唱出属于自己的青春旋律。他的丰富履历与优秀品格,被名校看见,西北大学、密歇根安娜堡、埃默里大学纷纷向他抛来橄榄枝。
他是人们口中,用“雅思7.5,ACT 35,三门AP满分”这样非标准学霸公式进名校的典范,但真正定义Barton的,并不止于成绩,或者录取结果。
该如何定义这个少年?本期【新少年Vol.41】,我们走进新哲2025届毕业生丁奕夫Barton的故事。
01 海风带来的少年气:他从海南走来,在新哲扎根 初识Barton,你很快会被他那种“不紧不慢、却又坚定有力”的气质吸引——像海南的风,自在而不散漫。他的故事,从海边吹来的风开始,也在新哲找到了属于他的方向。 Barton成长于海南,小学一年级在新加坡就读,之后回国读到六年级,初中时独自赴美求学。2022年,因为疫情回国,原本可以选择前往北京求学,或留在熟悉的海南。但一次偶然参加的新哲开放日,让他眼前一亮——“这里开放、包容,氛围和我在美国的初中很像,有我想要的‘人味’。” 就这样,他做出了选择:把青春交给新哲。 事实证明,这是一个刚刚好的决定。 “我性格挺外向,喜欢社交,也爱折腾一些有意思的事。新哲刚好给了我空间,让我可以自由地做自己。”他说。 新哲的个性化培养理念,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:学校没有给他贴“乖学生”或“文科生”标签,而是根据他的性格与兴趣,为他一对一量身定制课程节奏和成长路径。 他可以在学术之外深度参与自己热爱的音乐和人文活动,也可以在表达和公益中不断尝试,用自己的方式去影响他人。组乐队、支教、做公益网站……他一步步完成了人生重要阶段的探索与成长。
▲公益跨校音乐会
在这里,Barton不需要“卷”,只需要做自己——而新哲,始终在一旁,推他一把,也接住他每一次跳跃。这也让他最终成长为“既有成绩,又有快乐,还有可持续发展”的模样。 02 音乐是他和世界的连接,也是奔赴未来的路 被全美排名第六的西北大学录取,Barton用一把吉他、一首首旋律,为自己的高中生活写下独一无二的注脚。 在校园的文艺汇演上,他是台上的主唱或吉他手;在支教的课堂上,他是带着孩子们唱歌的大哥哥。音乐贯穿Barton的日常,像空气一样自然存在——不仅是表达情感的语言,更是他与世界建立连接的方式。
▲和新哲舞台上表演弹唱
“音乐让我交到很多朋友,也是我表达自己的方式,更是我和家人之间的情感语言。”他说。 艺术的种子,从小时候就在他心中悄然生根。他的母亲是一位律师,却自学钢琴和国画。在Barton眼中:“妈妈的国画画得非常好,钢琴也弹得很动人。”这种从家庭延伸出的艺术氛围,让他从小就觉得,音乐不是一项技能,而是一种生活方式。 5岁开始学钢琴,7岁开始系统学习琵琶。初中从美国回国后,决定以音乐作为升学方向的他,又开始学习吉他,从民谣到古典,逐步走向专业化。
在新哲的大大小小舞台上,总能看到他和吉他的身影:双旦晚会、迎新演出、校园音乐节、校外演出……在Burning Vocal、Live band、合唱团等音乐社团,他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,也带着音乐,走进更广阔的舞台。
▲和Live band在新哲文艺汇演上表演
▲Barton作为合唱团一员进行公开表演
音乐不是他的全部,却在他的人生里,始终有一个清晰的位置——引导他遇见热爱,也通向未来。 03 心与星同行:他的温暖,不只留给自己 如果说音乐是Barton与世界的连接,那公益就是他与世界对话的方式。最动情的讲述,不来自奖项与舞台,而来自他一直默默坚持的——关于“星星的孩子”的故事。 因为有一位患有自闭症的亲人,Barton从小就懂得,世界上有一群人需要更温柔的注视。他不是为了简历更好看,而是在升学的道路之外,主动选择了这条“不一定有奖”的路。 他和妈妈一起创办“星星的孩子自闭症互助平台”,做自闭症科普、拍摄公益视频、组织艺术活动,搭建互助平台,让家属之间能彼此取暖。在学校,他是新哲历史最悠久公益社团“心与星行”的副社长,更是一个在公益艺术展、艺术疗愈工坊中默默筹备、布展、讲解的策展人。
▲Barton和妈妈一起创立的“星星的孩子”互助平台,自21年起,平台举办了多场国内外助困、音乐疗愈、支教、慈善音乐会演出等公益活动
“如果我有一点能力,我愿意多走一步。”他说。 他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温柔感受,变成持续的行动和陪伴,也在过程中,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。 谈及未来,他准备大二开始修心理学、社会学方向的双学位,并计划申请顶尖大学的研究生项目,深入理解那些“沉默者”的世界。他希望,自己从公益中感受到的温柔与力量,终将成为一种专业的能力,带着更深远的影响,抵达更多人的心里。 因为心怀星光,所以愿意走得更远。 04 关于申请季 “我以后想创业,音乐也许不会是职业本身,但它会一直是我生活的一部分。我希望做的,是让人和人的距离更近一点。” 给想申请音乐专业的学弟学妹,Barton留下了自己的建议: “如果想专注走音乐专业,就去音乐学院,那里的资源和人脉更集中;但如果音乐是你生活的一部分,而你又想拓展更宽的路径,那就选综合性大学。像我会在综合大学修心理、社会学、管理学相关的课程,为未来创业做准备。” 如果重来一次申请季,Barton表示会早点准备标化考试,尝试申请藤校的夏校项目,让申请更有优势。但最重要的建议,是写给那些仍在犹豫、仍在寻找方向的学弟学妹:“坚持你真正想做的事,不管那是不是‘热门’,也不管会不会让别人看好——你喜欢它,就值得为它坚持。” 结语 从琴弦上的旋律,到支教路上的歌声;从星星的孩子,到未来的社会创业者;从海风吹来的少年,到在新哲扎根生长的自己——Barton用三年时间,把热爱、善意与梦想,编织成一份独特的青春答卷。 他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,却始终温柔坚定。他做的每一件事,都不止为了申请,而是源自内心的热情与认同。他一路走来,始终“是自己”,也因为“是自己”,才能走得越来越远。 而新哲,正是那个给他自由呼吸、慢慢长大的土壤。新哲始终相信,教育的意义,从来不是塑造某种统一的模样,而是允许每一位学生在这里,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与方向。 祝贺Barton获得瞩目的录取。也期待他奔赴更广阔的天地,继续自由而热烈地生长。